渤海溢油事故原因公布 康菲再道歉中海油免责作者: | 来源:中国摄影家联盟 | 发布时间:2011-11-15蓬莱19-3油田溢油发生五个多月后,事故原因和性质终于清晰。 由国家海洋局等部委组成的联合调查组11日发布调查报告称,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康菲公司”)在蓬莱19-3油田生产作业过程中违反总体开发方案,明显出现事故征兆后,没有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由此导致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 但是,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对事故所造成的后果应承担哪些责任,该报告并没有指出。在康菲公司和中海油对报告做出的简短回应中,也没有提及后续的赔偿事宜。 业内专家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康菲公司和中海油的侵权责任最终有待法院做出判决,但是目前生态索赔和经济索赔连立案都没开始,该调查报告的发布对索赔并没有实质意义;而相关部门应深刻反思目前的海洋石油合作开采模式。 具体责任待定 联合调查组专家表示,康菲没有做到守规生产、审慎作业,且关键岗位职责不落实,没有针对重大隐患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造成海洋污染和环境破坏,污染海洋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所以将这起溢油污染事故性质认定为是一起造成重大海洋溢油污染的责任事故。 虽然上述报告只字未提中海油,但并不意味着与中海油就毫无关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环境与资源法委员会委员夏军律师对记者表示,环境侵权属于无过错责任,不管事故由谁造成,不管事故的原因是否正当合理,责任方都应对受侵害一方做出赔偿,因此康菲和中海油都应该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 “事故技术层面的原因报告中可以认定,康菲公司是事故的直接责任方,中海油是非直接责任方,但是对于双方各自的具体侵权责任,最终要依据其签订的合作协议,由法院来裁定。”司法高等研究所公益法研究中心主任、资略律所执行主任李刚律师说,联合调查组下一步应尽快进入索赔程序,建立专案机构。 康菲公司再次表示了道歉,但对于事故的赔偿和生态基金的运作,并未透露相关信息。 合作开采模式待完善 作为作业者的康菲公司和作为国营石油公司的中海油,在事故发生后似乎一直都在不断解释其各自的不同分工;与此同时,事故的焦点问题“谁来赔偿?”也一直没有给出答案,这一切的根源或许就在于中外海洋石油合作开采模式中存在的弊端。 李刚对记者表示,相关受害人经济索赔受挫的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有力证据支持。国家海洋局应该公布此次事故造成的环境损害报告,农业部等其他部门也应该为此开展相关工作。而目前,各部门在溢油事件中的行政职责似乎还并不清晰。 夏军还质疑说,康菲公司在作业中违反开发方案,为何当时没有受到监管?虽然中海油不是作业者,但是作为国有石油公司,中海油有义务在开采过程中对康菲进行监督。这次事故是一个深刻的教训,反映出目前的海洋石油合作开采模式是失败的。 “完善和修改目前的合作开采模式十分必要。”夏军建议,未来我国的海洋石油开采应该建立项目合资公司去运作,让中方在开采过程中有更多的话语权,并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 有知情人士日前对记者说,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国家能源局、环境保护部以及国家海洋局等部门正在商讨修订有关中外合作开发海洋石油资源的法律法规,并向各方征求意见,今年年底前将把材料汇总上报到国务院。 海纳百“污” 渤海污染如此严重,原因来自多方面。有专家指出,渤海目前复合污染十分严重,水体严重富营养化,重金属、石油类污染、持久性有毒污染物交叉作用,从而使渤海一步步迈向了“死”海的边缘。 来自陆地的污染是渤海污染的主要源头。《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编制组组长夏青指出,渤海污染80%源于陆地;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说,2009年入渤海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32.57%;国家海洋局的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渤海陆源入海污染物的化学需氧量入海总量达300万吨以上。 近几年来,环渤海经济圈的许多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乐亭县只是一个缩影。很多工业园区在渤海边拔地而起。这些工业园区在为当地的就业与税收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使渤海成为了“海纳百污”之所,并直接恶化了渤海水质。 其次,大规模的围海造地、环海公路建设、盐田和养殖池塘修建等开发活动,也使渤海大量的滨海湿地永久丧失了其作为地球之肾的调节功能。据了解,迄今为止,渤海围填海面积已近400平方公里。辽宁双台子湿地的面积已经比上世纪80年代减少三分之二以上。天然湿地以如此速度大面积减少必然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重大影响,渤海近几年生物多样性减少就与其有着直接联系。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局长房建孟指出,大规模的围填海工程不可避免地占用重要的生态岸线。产业发展占用了大面积的海域空间资源,导致物种原生境破坏,重要生态系统完整性遭到破坏。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大该地区的海洋环境压力,并可能引发海洋资源竞争加剧、环境风险失控,降低环渤海地区产业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的协调性,最终导致该区域发展的不可持续性。 再次,渤海沿岸河流入海径流量总体减少,直接导致了渤海盐度升高与河口生态环境改变,从而使渤海逐渐失去了鱼类产卵场的天然优势。有调查指出,渤海在2008年8月的低盐区面积比2004年同期减少了70%。河流入海径流量的减少,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最近几年沿河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生产生活用水量与以前相比有了大量提高。 此外,海水养殖业的大面积开发也加剧了渤海水质的恶化。在记者走访九间房村的过程中,不少养殖户都对记者抱怨说,姜各庄现在大面积发展的海参养殖是这一带海水污染的主要源头。胡师傅告诉记者说,海参养殖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药水,这些药水虽然用在海参身上没有问题,但是却比庄稼上用的农药还“毒”。胡师傅还透露,姜各庄的海参养殖户大多并不是本地人,而是来自辽宁大连一带。因为大连等地区目前对于海参养殖用药已经有了较为严格的监管,一部分海参养殖户就转移到了监管相对较为宽松的乐亭。 漏油阴影 如今,已经伤痕累累的渤海又新添了一道疮疤。2011年6月初,美国康菲公司与中海油合作开发的中国近海最大油气作业项目蓬莱19-3油田发生了严重漏油事故。事故发生之后,作为油田开发者的两家大型石油公司与国家海洋局都没有第一时间向公众披露漏油情况。在漏油事故在微博上披露、各方媒体纷纷跟进之后,相关各方才将漏油事故的处理摆到透明、公开的位置。 可是直到今天,漏油事故仍然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11月2日发布的监测报告指出,该油田C平台附近仍有油花溢出。原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认为,渤海溢油总量可能达到6.5万吨,其带来的生态影响可能超过2010年美国的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故。 虽然如此大规模的漏油事故在渤海尚属罕见,但是大大小小的石油溢漏在渤海却是时有发生。“渤海油污染事故时有发生,溢油风险正在加大。”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司副司长王斌表示。“根据国家海洋局的监测,2010年渤海共发生12起油污染事件,均为小型溢油事件,与船舶泄漏有关的燃料油溢油事件为10起,由石油勘探开发造成的原油污染事件2起。截止到目前,今年渤海海域已发生泄漏事故14起,其中8起为燃料油,3起为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溢油,另有3起为不明来源原油。”有专家称,大型石化企业向渤海湾地区的集中靠拢正是渤海石油泄漏事故发生频率趋增的原因所在。 石油泄漏不仅给受影响海域的水质与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更是直接侵害了沿岸渔民与养殖户的经济利益。乐亭县的扇贝养殖户年初时还对今年的收成满怀期待,以为日本的核泄漏事故必将抬高今年的扇贝价格,但如今,养殖户们的希望已经落空。据乐亭县扇贝水产养殖协会会长杨基珍说,目前该县的扇贝养殖面积达35万亩,常年养殖的扇贝达700万笼,这次的污染事故带来的苗种损失达到了1.4亿元,如果再算上工人工资等损失,损失至少在3.6亿元。 受影响的不仅仅是养殖户。黄师傅告诉记者,他家渔船上的渔网就不幸染到了油污,而染了油的渔网因为无法彻底清除油污的味道,已经无法重新用于捕捞,必须更换渔网。如今市场上一张渔网大概要200元钱,而他家渔船上大概要用六七百张网。对他们而言,这无疑是一笔数目巨大的损失。
责任编辑:中国摄影家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