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我省最早抗日政权旧址作者: | 来源:中国摄影家联盟 | 发布时间:2011-7-1
名称:乐陵市文庙 位置:德州乐陵市 刻度:北纬 37°43''47.67" 东经 117°13''54.97" 地标 名片 我省最早抗日政权 就在乐陵组建成立 1937年3月,津南特委书记王奎章指示乐陵中心县委杜步舟秘密组织革命武装力量,待时机成熟时进行武装斗争。于是杜步舟便召开了中心县委会议,并吸收芦店和黄夹区委书记参加研究这个问题,决定在黄夹镇拉起一个大队(营),并在芦店、东辛店等地组织革命武装。后以成立乡村自卫队的名义,号召群众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口号是:“好男儿上前线,武装保家乡!”开始主要是依靠后周、许家两个村的党支部,以贫穷农民为主,尤其是依靠贫雇农作为骨干力量,也吸收小学教员和一部分民团以及靠拢共产党的人参加。 随着时间推移,乡村自卫队日渐成熟。1937年8月13日,中共乐陵中心县委书记杜步舟和军事委员周凯东在黄夹镇北街,竖起了“华北抗日救国军第六团”的大旗,旗上书有“好男儿上前线,誓死不当亡国奴”醒目大字,组织抗日队伍160余人,钢枪60多支,大刀50把。杜步舟亲任六团团长、军事委员周凯东任副团长兼参谋长,宣传委员张墨仙任政治部主任。这是乐陵党组织建立的第一支抗日武装。 就在同年9月24日,日军由平津南下,先是占领了沧州,接着又向铁路两翼延伸,月底开始攻占乐陵。国民党乐陵县长兼民团大队长李念洲,命令大队副高鹤轩,率领县警备队和纸坊、三间堂民团,在鬲津河南岸阻击日军。日军过旧县桥时,虽然遭到了赵鲁青率领的纸坊民团局子的抵抗,在三间堂附近也遭到了三间堂局子的枪击。但由于国民党民团的战斗力太差,稍一接火,就都溃散逃跑了。县大队副队长高鹤轩逃跑中,自己用手枪贴肚皮轻轻擦了一枪,制造了受伤的假象,在芦店坐上担架,被武装护送抬到济南养伤。随后,李念洲自己带着县警备队,携款放弃乐陵逃跑到了黄河以南。 日军当夜就占领了乐陵县城,在日军攻下乐陵县城后,虽然国民党的民团垮了,但县城内外,却都有党领导的抗日救国军在活动。10月初,活动在盐城、沧州边界一带的抗日救国军,由旧县一路南下,进驻并占领了乐陵县城。为扩充兵力,又收容了宋哲元的护院庄丁300人,以及杜步舟六团的两个大队,实力日渐雄厚。同月,救国军在乐陵建立了第一个抗日县政府,也是山东省最早的抗日政权。 “娃娃司令”肖华 舌战乐陵名流士绅 为了进一步统一和加强冀鲁边区党政军的领导,1938年7月,中共中央军委、八路军总部命令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政治委员肖华,率部队机关及部分干部组成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挺进冀鲁边区。9月27日,“挺纵”在司令员兼政委肖华、参谋长邓克明、政治部主任符竹庭率领下抵达乐陵县城,受到了当地军民的热烈欢迎。因为当地已经流传了很多关于这位政委的传奇,据说他能文能武,才华出众,十二岁参加革命,十七岁当“少共国际师”政委,五次反“围剿”九死一生,战功卓著,被大家称为“娃娃司令”。 就在这年冬天,肖华司令员召集冀鲁边区乐陵各界名流士绅开了个大会,当日出席大会的人有百名。他们对刚来不久的这位二十二岁的八路军“娃娃司令”还不太了解,加之当时局势复杂,“司令”多如牛毛,假抗日之巧刮民财者大有人在。所以,他们来参加八路军司令员召开的大会,心里不得不揣个“小九九”。肖华同志穿着极简朴的单军装走进会场。他潇洒英俊,雄姿焕发,眉宇间充满少年豪气。肖司令热情地同大家握手寒暄后,就侃侃而谈。他的口才本来就呱呱叫,加之当天又同这么多名流在一起,更加高兴。他用过人的激情和文采,把全国的抗日形势,把我军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把民族的爱国情感,阐发得淋漓尽致。 会场鸦雀无声,有的睁大了眼睛,有的张开了嘴巴,听得入了神。肖华讲完后,名流士绅们请肖华司令员题字纪念,他再三推辞无效,只好说:“在诸位先生面前献丑了!”说罢,他握笔略微思索了一下,便挥毫写下“慷慨解囊、毁家纾难”八个草体大字。众人想不到八路军这个“娃娃司令”还有如此学问,信手拈来,用典精当,就这样,肖华征服了一干名流士绅…… 北方唯一军政学校 刚开始就建在这里 冀鲁边区的八路军抗日军政学校,全称是“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军政学校”。该校创建于1938年9月,前身就是军政训练大队,是由三十一支队筹办的,而旧址就在这座已经有600年历史的文庙里。1938年7月8日,曾国华率五支队抵达乐陵城,与三十一支队会师。在以乐陵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日渐扩大、巩固的形势下,三十一支队为了培养党政军基层干部,开始筹办军政训练大队。五支队的到来,正好为军政训练队提供了领导干部和军事教育干部,特别可贵的是有一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于是,1938年8月,冀鲁边区军政训练队在乐陵县成立。 “当时还有一所延安抗日学校,这是仅次于延安抗大的一所军政学校,也是北方第一所且唯一一所军政学校。”乐陵市市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介绍道。军政训练大队的学员是来自各方面的,除三十一支队人员外,还有边区的党、政基层人员;同时广泛招收冀鲁边区各县的爱国知识分子。开设的科目有军事训练和政治课,其中政治课内容有部队政治工作、群众工作、敌伪工作和统一战线等。各科都以油印的小册子为课本,共计五六门之多。训练大队还有一个简易的图书馆,有很多新鲜的书籍供学员阅读。 1938年9月底,军政训练大队第二期结束,正值肖华率部队来乐陵。肖华到后,在军政训练大队的基础上,正式创办八路军冀鲁边区抗日军政学校,学校规模较前扩大,学员增至到了三四百人。据说,当时的教育长朱子伟,在军政学校并不具体任课,但他对学员讲的话、作的报告,实际上都是综合性的授课,既是生动的政治课,也是严格的军事课。他讲话时,都是笔直站好,一派军人风度,并要求学员立正站好。为了培养学员不怕困难,不怕艰苦的作风,他专拣烈日炎炎和大雨磅礴的天气,把学员集合到院子里,经受锻炼。 据悉,军政学校的学员,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作为边区党政基层干部发挥过很大的作用。后来,经过解放战争,一直到建国,很多人成了省、军一级的领导干部,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乐陵是津南、鲁北建党最早的县,1926年秋天就开始有了党的活动;1932年7月建立了中共乐陵县工委;1935年8月成立乐陵中心县委后,对邻近的阳信、商河、宁津等13个县党组织的革命斗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乐陵在山东省第一个建立了抗日政权——乐陵县抗日民主政府,成为冀鲁边区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而当时的办公地点就是我们讲述的文庙。 肖华 (1916—1985) 肖华,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参加过土地革命战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空军政委、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肖华谱写的《长征组歌》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之一。 杜步舟 (1909—1994) 杜步舟,1909年12月25日生,山东省乐陵县大孙杜寺村人。曾用名杜佛舟。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渤海区第一地委副书记,山东省原林业厅副厅长。1945年3月被增补为中共七大代表。 责任编辑:中国摄影家联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