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器材先决”的趋势
笔者常常有一个问题 - 当厂商越来越注重消费者的声音时,身为消费者的我们是否也随着失去了什么呢?现在打开各大相机官方网站,每台新机种所配置的kit镜,均以变焦镜头居多,直到去年非常火热的EVIL (Electronic Viewfinder Interchangeable Lens)相机掘起,才开始出现定焦镜的组合。但镜头销售排行榜上长胜军往往也是俗称“旅游镜”的18-200mm变焦镜。
贪心的拍摄
追根究底,除了价钱,就是消费者希望外出拍照时,所有的景色都能尽收眼底,不论遥远奔驰的猎豹,或是高耸挺拔的树木山林,都希望能完美的呈现与忠实的纪录。不可否认的,这些照片在事后观看时也着实让人回味。但是当遥远的飞禽或是气拔山河的瀑布无法用当下的器材纪录下来时,我们只能选择“放弃”。
“放弃”并不是真的“放弃不拍”
换个角度思考,即使装备再好、技术再好,我们一定有无法纪录下来的那一个景、那一个瞬间。笔者这里提及的“放弃”并不是真的“放弃不拍”,而是建议各位可以好好的把握当下,不去勉强拍摄你根本无法拍下的景,反而把握你所在的位置,利用角度、气氛、环境等把故事换个方式描写。
“多观察”为训练“摄影眼”的好办法
每个人观察的视野不太一样,有些人对于周边的事物观察入微,身边的一个小昆虫、蛋糕上的一个颗樱桃、父母脸上的皱纹都觉得分外感动,会觉得好可爱、好好吃、好让人心疼。也有些人认为十公尺之外的一切,才是天堂。在树上休憩的小鸟,他看得到,在远处嬉闹的小孩,他听得到,在对街公交车亭等待的女孩,他注意到。每个人观察的视角,也不尽相同,有些人看到的昆虫,是孤立于花顶辛勤工作,有些人看到的樱桃,是为了点缀在蛋糕上的“生日快乐”,更有些人看到的皱纹,是父母脚踏缝纫机的痕迹。
十公尺之外,也是个花园。树上休憩的小鸟,正在昂首等待下次的飞翔,嬉闹的小孩,笑容表现他的无忧无虑,远处的女孩,她又在想什么呢?
好好把握当下的瞬间和地点 - 她就是这么“独一无二”
摄影的价值在瞬间,独一无二,这辈子就这么一次的那个时间、这个地点。又因为每个人观察的方式不同,所以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不同的人拍出来的瞬间,就是不同。打开自己所拍摄的照片,久了、多了,是否觉得千篇一率?这时,看看别人的作品,是否会觉得,怎么拍不出来他的感觉呢?冷静思考,人不同,观察的方式本来就不同,想跟他一样只会落得东施效颦。
“照片的好坏,取决于观景窗后面的脑袋”
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照片的好坏,取决于观景窗后面的脑袋”,还真空泛的一句话。这边只告诉你答案,没有教会你该如何思考。前辈也常说,“多看看别人的作品,就会进步”,还是一样空洞,只不过转个弯骂你笨,并没有告诉你,该如何检讨自己。机身的好坏,不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虽然他可以改变很多事,但是,每个人都想追求的构图,绝对是优先于机身需要考虑的。
构图,除了书上写的内容以外,他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人”。为相片添加情感 - 加入“人”的元素如前面所述,人的观察多变,不可能照相时还想着书本的教条、还惦记着前辈的教诲。而摄影的价值是瞬间,更不可能用期待的心,去预测接下来的景物出现,若真如此,那只能称为纪录了。凡是加入人的因素来讨论事情时,一切都变得复杂、一切也变得简单。复杂的地方在于,一百种人有一百种case,不可能完全满足,简单的地方则是,搞定自己就好,因为只有你懂自己。
认真想想你需要什么“装备”
想想看自己,喜欢观察什么、喜欢注意什么,什么事物会引起你的兴趣、什么声音即使细微也能听的一清二楚,了解以后,再重新检视自己的设备,就会知道,明明喜欢的是大山大海,确买了一颗70-200mm望远镜,相对就不容易拍出自己想要的广阔感,又明明知道自己喜欢的是拍美食,确买了一颗16-35mm广角镜,相对的也不容易拍出自己想要的精致感。但是,让我们再仔细思考,不代表70-200mm就拍不出广阔感,也不是16-35mm就无法让人食指大动,只是不懂如何好好使用他,使用70-200mm拍出汪洋中的一艘船,其无边无际的广阔感,油然而生,使用16-35mm将美食与满足的表情一起拍下,其甜蜜滋味,不言而喻。
设备有限,想象力无限
不要依赖镜头给我们的感觉,也不要执着自己对于景物的欲望。首先,好好的了解自己想要拍摄的是什么、怎么观察的、何时会想抓住那个瞬间,选出对的视角,也就是选出对的镜头(焦段),可以让你完美表现自己的美感。再来,不要急于追求某个你观察到的事物,因为设备有限,想象力无限,好好运用手上的相机,将想拍摄但又无法拍摄的瞬间,换个故事,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