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崂山中华鲟”之称的崂山仙胎鱼,由于生存条件的恶化一度濒临灭绝。从2003年开始,青岛市启动仙胎鱼拯救行动,时隔8年之后 ,这一“崂山第一鱼”终于成功复出。21日,记者采访获悉,在崂山区王哥庄街道的仙胎鱼繁育基地,10万尾仙胎鱼生长良好,将于下月上市。与此同时,为保护仙胎鱼产业,崂山仙胎鱼良种繁育基地、健康养殖基地和种质资源保护区也将分别设立,岛城仙胎鱼有望由此实现规模化繁育、上市。
个头长达十多厘米
近日,在位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内的仙胎鱼繁育基地,记者看到了长势喜人的仙胎鱼。在一个大池子里,黑青色的仙胎鱼欢快地游来游去,从背上看,这种鱼外形有些像鲢鱼,但比鲢鱼修长,游动速度特别快。稍微晃动一下水池,原本还在安静游弋的仙胎鱼眨眼之间就窜到了一米之外。
“这种鱼可精了,根本抓不住。”基地相关负责人说,这池仙胎鱼是去年繁育的苗。从挂着的标识牌可以看到,这池仙胎鱼的产卵时间为2010年10月7日,出苗时间为10月14日至16日,产卵量为30万粒,出苗量为15万尾。
据介绍,仙胎鱼对水质和水温要求严格,仙胎鱼繁育期间需要保温在18℃以上,基地特意从韩国进口了加热器给仙胎鱼保温。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给仙胎鱼找个“安乐窝”,围绕着水质和水量两条主线,他们最后确定了崂山的两个养殖场和黄海水产研究所鳌山基地。2011年春,养殖场共放养鱼苗10万尾,经过科学的养殖管理,生长良好,已经长到了十几厘米 ,这些仙胎鱼已经具备上市条件。
已育苗100多万尾
据介绍,由于兴建水库、拦河筑坝以及河水污染等因素,使崂山仙胎鱼赖以生存的回游通道中断,仙胎鱼一度处于濒临绝迹境地。有关调查显示,2003年,崂山仙胎鱼的数量已不足100尾。近几年来,本市致力于崂山仙胎鱼的良种繁育和养殖开发,拨付专款用于仙胎鱼的良种繁育和健康养殖。2009年,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开始在鳌山基地内设立崂山仙胎鱼良种繁育和养殖车间,采捕崂山水系自然群体亲鱼进行培育和苗种繁育。
“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温度控制、营养强化、光照控制等先进技术措施,去年我们共培育出商品苗种100多万尾,还建立了崂山仙胎鱼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为推进仙胎鱼养殖产业化进程打下基础。”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